您所在位置: 首页 > 检察新闻 > 正文
检察新闻

春风送温暖 未检在行动

时间:2023-04-27 15:16:34 来源:  作者: 点击数:


 

为进一步做好校园法治宣传教育工作,提高青少年的法治意识和法治观念,用法治力量护航青少年健康成长,促进同学们知法、懂法、守法、用法,预防和减少学生违法犯罪案件发生,康乐县人民检察院自2月开学以来开展了一系列“法治进校园”宣传活动。

 



下面小编整理出了“校园欺凌”“预防性侵”等相关知识
一起来看看吧!↓↓

“五个不要”

防范毒品的方法

 

①不要接收陌生人给的香烟、酒类、饮料等

不要因为好奇而吸毒

不要盲目追星、赶时髦,贪图享受去吸毒

不要结交有吸、贩毒行为的人

不要为寻刺激、冒险去吸毒

 

交通安全小知识

 

道路千万条,安全第一条

走路不规范,亲人两行泪

 

家长不仅要遵法规,做表率,言传身教,给孩子起到示范作用,而且要告诉孩子如何增强交通安全意识,提高自我保护能力的方法。希望各位家长和孩子们一起,牢记交通安全知识。

↓↓↓

 

①严禁在车行道上随意追逐玩耍

家长平时一定要告诉孩子不要在马路上嬉戏玩耍。同时,在外出的时候家长也一定要照看好自己的孩子,提醒其注意安全。

②过马路不走斑马线,低头玩手机

生活中,有些学生因为赶时间或者图方便等,过马路非常“任性”,不走斑马线直接乱穿马路或翻越护栏,这样的行为十分危险,极易引发事故。行走在马路上时,注意力一定要集中,不要玩手机、戴耳机、打闹等,时刻注意过往的车辆以及道路的环境。

③骑平衡车、电玩车或童车上路

平衡车、电玩车等儿童喜爱的玩具或器械不能上道路行驶,家长们一定要监护好自己的孩子,不让他们在道路上使用这些工具,同时家长们也不能带着孩子上道路使用。

④下车不从右侧开门、不看后方来车

开车门是日常生活中很平常的动作,但实际上暗藏“杀机”,稍有不注意就会造成交通事故。

⑤乘坐汽车时不系安全带

安全带是名副其实的“生命带”,系好安全带,只需要3秒钟,而不系安全带,则有可能在事故发生的1秒钟,失去整个一生!

⑥乘坐汽车时有妨碍驾驶员安全驾驶的行为

乘坐汽车时,要系好安全带,禁止在车内打闹嬉戏,避免影响司机安全驾驶,更不要将身体任何部位伸出窗外,以免发生意外。

⑦乘坐非法营运车辆或“黑校车”上下学

为了孩子的安全,家长要拒绝让孩子搭乘“黑校车”。

⑧不满16周岁骑电动自行车上路

家长务必要重视学生外出交通安全,加强对孩子的日常监管和教育,看好自家车辆,保管好车钥匙,莫让未达骑行标准的未成年人骑摩托车、电动车以及自行车上路。

⑨骑乘电动自行车不戴安全头盔

对于电动自行车的骑乘人员来说,安全头盔相当于汽车的安全带,是遇到危险时的一道重要防线。当事人在发生交通事故时受到猛烈撞击,头盔可以有效地保护头部。因此,电动自行车的驾驶人和乘坐人员,一定要自觉戴好安全头盔。

⑩在停车区域或车辆前后嬉戏

一次事故的发生,一个家庭的悲痛!在发生的儿童交通事故中,相当一部分是因为汽车盲区而造成的!监护人带孩子在外面时,应当做到严加看管,不要让小孩离开自己的视线独自玩耍,避免发生危险。

 

 

预防性侵小知识

 

儿童性侵怎么预防?

防性侵的安全知识有哪些?

让我们携手开展预防性侵害教育,

让孩子了解防性侵知识,远离性侵害,

保护自己,勇敢说“不”!

 

认识隐私部位

明确告诉孩子,背心和小裤衩遮住的地方都是隐私部位,隐私部位是属于我们身体的小秘密,不许他人触碰、看。如果有人想要触碰你的隐私部位,一定要勇敢的对他说:“不要随便碰我!”

建立危机意识良好的危机意识,比让孩子认识自己隐私部位更加重要。如果他们没有建立好的危机意识,是无法真正保护他们的自身安全的。

③学习辨认坏人

首先要告诉孩子,坏人并不等于“长得坏”,有的人长得很好看,看上去很和蔼,可是他说不定也是坏人,如果孩子实在是分辨不出,那么一定要告诉孩子只要是陌生人,不认识的人,甚至是熟悉的人,不管他用各种美味的糖果或者礼物去诱惑你,也不可以跟他走。

④不保守坏人的秘密

1.不轻易把孩子交给除家人以外的人照看,对照看孩子的人充分了解。

2.无论多忙,都要细心观察孩子的异常反应:变得胆小、爱哭,忽然不喜欢上学,忽然害怕和父母亲热等。3.在给孩子洗澡或洗衣服时,要经常不露声色地检查孩子的下身及内衣裤。4.避免和陌生人搭腔,或独自和陌生人在封闭环境中接触。

 

 

 

对校园霸凌说不


拒绝成为欺凌者
故意殴打他人、暴力侮辱他人、暴力索取他人财物、故意非法伤害他人的行为有可能构成寻衅滋事罪、强制侮辱罪、抢劫罪、故意伤害罪等,承担相应法律责任。
拒绝成为附和者或冷眼旁观者
1.拒绝煽风点火,成为欺凌者的“帮凶”。
2.拒绝当事不关己的旁观者,适当对被欺凌者表达同情和关心。3.在能力范围内施以援手,帮助被欺凌者。4.及时向老师、家长报告,甚至报警。
遭受欺凌时这样做
1. 机智应对如果与对方能力相当,要明确冷静告诉对方停止欺凌行为。一味忍让或者紧张不安,只会助长欺凌者嚣张气焰。如果对方人多,实力悬殊,要看准时机,迅速离开,跑不掉时可以拖延时间再求助,生命安全第一。2.及时求助校园欺凌具有反复性、长期性的特点,不及时处理很有可能导致更持久、更严重的欺凌。因此,第一次被欺凌后一定要及时向老师、家长求助,不管遭遇了怎样的恐吓,不要自己承受身体和心理上的创伤。3.不责备自己被欺凌不是你的过错,发现自己的闪光点,树立信心,多交一些好朋友。

 

 

康乐县人民检察院将继续以“法治进校园”为依托

进一步加强检校合作共建

不断丰富活动内容,创新活动形式

让法治之光照亮青春成长之路

为青少年健康成长保驾护航

 

 

 

关闭

新媒体